13欧冠决赛拜仁多特蒙德 我“命令”自己的身体凌晨爬起来,但能否全神贯注看比赛

发布时间:2024-02-16 09:36:50  阅读次数:

如果一定要有人对“欧冠”转型为“欧洲冠军联赛”吹毛求疵的话,唯一可能的“刺”就是决赛中出现“德比”。 自1992年欧冠设立以来,“不可避免”出现的三场“德比”——皇马vs瓦伦西亚、曼联vs切尔西、AC米兰vs尤文图斯——都不幸成为“灾难”。 无论球队多么优秀,无论对手有多么千载难逢,他们在联赛、杯赛、超级杯中可能已经交手过多达5次。 欧冠决赛和“德比”已经达到了审美疲劳的极致,足以抹杀所有的悬念和期待吗? 本来应该是高潮的事情变成了反高潮。

对于很多人来说,拜仁和巴萨的两场半决赛是本赛季欧冠的巅峰之作。 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激烈碰撞、能让人屏住呼吸180分钟的最大悬念、意想不到的结果、革命性新风格的出现、象征性的“朝代更替”……这一切都是两次几乎都进入半决赛。 知道答案后,决赛只剩下一个冠军的空壳了。 是拜仁还是多特蒙德,谁在乎呢? 风格如兄妹般相似,甚至胜算也无可争议地一边倒。 如何在清晨激起粉丝的渴望和期待?

就在半梦半醒之间13欧冠决赛拜仁多特蒙德,我分明看到了一种与巴萨“技术艺术足球”完全不同的新风格——“钢铁侠足球”。 或许,这就是这场欧冠决赛仅存的“重大意义”?

温布利球场突然显得很小,天空很低。 球以最长的路线在地面和空中飞行。 双方玩家就像是没有铠甲的“钢铁侠”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跑。 半决赛将皇马打死的多特蒙德开局凶猛。 莱万多夫斯基、库巴的远射和门前包抄考验了诺伊尔。 诺伊尔只能用手托住,用腿挡住。 德国射门最考验的不是反应和角度,而是力量和速度。 拜仁左路传球,身高1.86米的曼祖基奇头球如展翅翱翔的雄鹰。 魏登费勒的指尖抬起了横梁。 身高1.86米的穆勒门前拉大葱,皮球偏出右门柱。 罗本单刀射门被魏登费勒挡出,门前10米处射门又被魏登费勒用脸挡出……

攻防之间几乎只有高速转换的节奏。 球直接来回穿过半场。 三线没有明确的概念,但效率最高。 拜仁多特蒙德射门17比1213欧冠决赛拜仁多特蒙德,射正10比7,角球8比6,传球成功率77.8%比72.7%,平均每名球员跑动超过11000米。 这些目标都是超人影响的产物。 罗本快速传球。 守门员发起进攻,门前的后卫根本没有时间转身。 曼朱基奇已经进球了。 第89分钟,拜仁禁区前长传。 当里贝里脚后跟磕到时,罗本开始高速冲入禁区。 他的运球、停球、拨球、传球、投篮技巧与速度之翼结合在一起,无与伦比。 保卫。

德式跨栏不是将对手擦掉或挡在身后,而是将其远远抛在身后; 德国式的拦截不是拦截对方的传球,而是抓住刚刚从对方腿上弹起的球。 下半场施泰因施泰格和阿拉巴的几次雷鸣般的远射,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新德国“钢铁足球”的特点。

德国足球曾被形容为“机器足球”。 严谨、严格、细致,队员们就像是不苟言笑的机器人。 20世纪70年代13欧冠决赛拜仁多特蒙德,拜仁三次夺得欧洲冠军杯冠军。 在1994年世界杯半决赛被保加利亚淘汰之前,德国是世界大赛上进入半决赛次数最多的国家。 然而,他们在1998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中被克罗地亚3-0羞辱,并在2000年和2004年欧锦赛上未能小组赛出线。 德国“机器足球”显疲态,饱受诟病。 以法国、巴西、意大利、西班牙国家队、曼联、切尔西、巴萨等豪门俱乐部为代表的科技流已成为主流。 节奏如音乐、短传渗透如艺术的巴塞罗那队和西班牙队,在当下更受欢迎。

然而,几经磨难,德国的“机器足球”已经转型为“钢铁侠足球”,风格一脉相承。 每个队员看起来都像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,平均身高近1.85米,体重80公斤。 他们的力量、速度和跳跃能力就像钢铁侠。 拜仁和多特蒙德双败巴萨和皇马,让“短传渗透流”漏洞百出……如果说巴萨的风格是“让对手无法发挥出实力”,那么拜仁和多特蒙德基本上是“先累死你”然后打败你。”

世界足坛的“钢铁侠时代”已经开始。

(周继明)